当前位置
热油溅到手上、开水打翻烫到脚—生活中突发的烫伤总让人措手不及。若处理不当,轻则留下红印,重则形成凸起疤痕,影响美观。其实,烫伤后的黄金10分钟是关键,掌握正确的紧急处理方法,能最大限度减少皮肤损伤,降低留疤风险。
冷却降温:流动清水比“冰敷”更安全 烫伤后,皮肤会因高温迅速受损,此时首要任务是降温。许多人会直接用冰块敷,但极低温可能冻伤皮肤,加重损伤。正确做法是:立即用流动的自来水冲洗烫伤部位10-15分钟,水温以15-20℃为宜(手感微凉但不刺骨)。若烫伤面积较大(如手臂或腿部),可将整个部位浸泡在凉水中,直到疼痛明显减轻。这一步能快速带走热量,减少热力对深层皮肤的伤害。 清洁保护:避免“乱涂”加重感染 降温后,烫伤部位可能泛红或起小水泡,此时切勿用牙膏、酱油、蜂蜜等“偏方”涂抹。这些物质可能含有细菌或刺激性成分,反而阻碍皮肤自我修复。若皮肤完整无破损,可用干净纱布或棉布轻轻吸干水分,再涂抹一层薄薄的凡士林(或无香精的保湿霜),形成保护膜,防止细菌侵入。若有小水泡,不要自行挑破,让其自然吸收,能降低感染风险。 减少摩擦:给皮肤“喘息”的空间 烫伤后的皮肤非常脆弱,衣物摩擦、频繁触碰都可能刺激伤口。处理后尽量让烫伤部位暴露在空气中(若在面部或关节处,可用无菌纱布轻盖),避免穿紧身衣物或戴首饰。若必须活动(如手指烫伤),可用干净纱布包裹,但需每天更换,保持干燥。此外,避免用手抓挠或撕扯结痂,让皮肤自然脱落,能减少疤痕形成的可能。 南京肤康皮肤病研究所提醒,若烫伤面积超过手掌大小、出现大面积水泡,或皮肤发白、感觉麻木(可能是深度烫伤),需及时就医。日常注意远离高温源,处理热食时使用防烫工具,能从根源上降低烫伤风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