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
皮肤受伤后,结痂、脱落、留下淡淡痕迹是常见过程,但若伤口周围逐渐泛红、肿胀,甚至摸到硬硬的结节,这可能是疤痕增生的“预警信号”。许多人误以为“过段时间就会消”,却不知这种异常反应若未及时干预,可能从硬币大小的凸起,演变成影响美观甚至功能的“顽固印记”。
疤痕增生的“导火索”常藏在伤口护理的细节里。反复抓挠未愈合的结痂、过早撕掉痂皮,会破坏新生皮肤的结构,刺激纤维组织过度生长;饮食中过量摄入高糖高脂食物,或长期熬夜导致代谢紊乱,也会为增生提供“养分”。此外,烧伤、手术等深度损伤,以及关节、胸前等皮肤张力大的部位,更易成为增生的“重灾区”。 早期的红肿硬结并非无迹可寻。受伤后1-3个月内,若伤口周围皮肤温度升高、颜色从淡红变为深红,且按压时有疼痛或瘙痒感,需提高警惕。此时疤痕组织正在快速生长,若放任不管,可能逐渐变厚、变宽,甚至形成挛缩,限制关节活动。例如,手部疤痕增生可能导致手指无法伸直,影响日常生活。 应对这场“增生危机”,关键在于“早发现、早干预”。伤口愈合期需保持干燥清洁,避免沾水或接触污染物;结痂后切勿强行剥离,可涂抹温和的保湿霜软化痂皮;日常减少辛辣、海鲜等易致敏食物的摄入,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果蔬,促进胶原蛋白正常合成。 南京肤康皮肤病研究所提醒,疤痕增生虽难完全避免,但早期识别信号、科学护理能显著降低风险。若红肿硬结范围扩大、伴随剧烈疼痛,或影响肢体功能,建议及时就诊寻求针对性建议,避免小问题演变成大困扰。毕竟,健康的皮肤,才是自信的底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