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
皮肤受伤后,愈合过程中可能形成疤痕,这是身体修复损伤的自然反应。疤痕的形态和症状因损伤深度、位置及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,但通常伴随一些典型表现。了解这些症状,有助于早期识别并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。
比较常见的疤痕类型是表浅性疤痕,多由轻微擦伤或浅表烧伤引起。这类疤痕通常颜色较浅,可能略高于或低于周围皮肤,表面平整但质地较硬。初期可能呈现粉红色或红色,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变淡,但完全消退需要数月甚至更久。部分人可能因色素沉着,疤痕颜色比正常皮肤更深。 增生性疤痕则更为明显,常见于手术切口、严重烧伤或深度创伤后。其特点是疤痕组织过度增生,形成凸起的红色或暗红色硬块,质地坚韧且可能伴随瘙痒或疼痛。这类疤痕通常局限于受伤范围,但可能因持续刺激(如摩擦、抓挠)而增厚。天气变化时,部分人会感到疤痕部位紧绷或不适。 萎缩性疤痕多见于痤疮、水痘等感染性损伤后,或因皮肤脂肪层受损导致。其外观呈凹陷状,表面光滑但颜色较深,可能伴随皮肤纹理改变。这类疤痕不会自行消失,且可能因皮肤老化而变得更明显。若凹陷较深,可能影响局部毛发或汗腺功能。 疤痕疙瘩是一种特殊类型,表现为疤痕组织超出原始伤口范围,持续生长并形成硬结。它可能因轻微损伤(如蚊虫叮咬、疫苗接种)诱发,常见于胸、肩、耳垂等部位。疤痕疙瘩质地坚硬,颜色红或暗红,常伴随剧烈瘙痒,且易因刺激反复发作。 南京肤康皮肤病研究所表示,疤痕症状因人而异,日常需注意观察变化。新愈合的伤口应避免过度摩擦或暴晒,保持清洁干燥;陈旧疤痕若出现突然增大、疼痛或破溃,需及时就医。日常护理中,使用温和的保湿产品可缓解瘙痒,但避免自行使用刺激性药物或偏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