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
皮炎发作时,皮肤泛红、瘙痒、脱屑,让人忍不住想“下狠手”护理:频繁清洁、狂涂药膏、拼命保湿……殊不知,这些看似“用心”的举动,可能正把皮肤推向更糟的境地。皮炎护理的“坑”藏在细节里,避开这些常见误区,才能让皮肤真正“喘口气”。
误区一:过度清洁=“杀菌止痒”?实则破坏屏障! 皮炎发作时,皮肤屏障本就脆弱,过度使用清洁力强的洗面奶、肥皂,或频繁洗脸、搓澡,会进一步洗掉保护皮肤的油脂和角质细胞。看似“干净”的皮肤,实则像被扒掉外壳的鸡蛋,更容易受外界刺激(如灰尘、温度变化)引发更严重的炎症。正确做法是选择温和的氨基酸类洁面产品,水温控制在32℃左右,每日清洁不超过2次,给皮肤留出自我修复的时间。 误区二:药膏“厚涂”=见效更快?小心激素依赖! 面对皮炎的瘙痒和红肿,许多人会自行购买含激素的药膏(如名称中带“松”“奈德”的产品),并认为“涂得越厚、次数越多,好得越快”。然而,激素药膏若长期、过量使用,可能导致皮肤变薄、毛细血管扩张,甚至引发激素依赖性皮炎——停药后皮肤反而更痒、更红,陷入“越用越糟”的循环。使用激素类药膏需严格遵循说明书或建议的用量,连续使用不超过2周,避免用于面部或皮肤褶皱处。 误区三:疯狂保湿=“淹没”炎症?过度补水反加重负担! 皮炎皮肤常伴随干燥、脱屑,有人会一天敷多次面膜或厚涂保湿霜,试图“淹没”炎症。但过度保湿可能让皮肤长期处于潮湿状态,破坏角质层的“呼吸”功能,反而为细菌、真菌滋生提供温床,加重瘙痒和红肿。正确的保湿方式是选择含神经酰胺、泛醇等成分的轻薄乳液或霜,每日2-3次,涂抹后轻拍至吸收,避免“糊一层”在皮肤表面。 南京肤康皮肤病研究所提醒,皮炎护理需遵循“温和+适度”原则:避免过度清洁、滥用药物和盲目保湿,同时注意远离过敏原、减少熬夜和压力。若皮肤症状持续加重或伴随渗液、结痂,建议及时就诊。